姜昆为青岛市相声艺术研究会题字、揭牌。
“青岛的曲艺界名人太多了,在中国文化艺术界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。”昨日,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来青,为青岛市相声艺术研究会成立揭牌题字。聊起青岛曲艺,姜昆有诸多回忆和感慨。他期待研究会能够对青岛相声有引导作用,期待青岛曲艺再现辉煌。
曾多次来青说相声
青岛曾经是中国相声的 “五大火地”之一,因为青岛有着很多曲艺世家。作为曾经的曲艺兴盛之地,青岛吸引了很多名家前来演出,姜昆也在上世纪80年代来青说相声,还在这里拿过奖。
1982年,姜昆首次来青岛,参与中央广播电台在青岛的录制,表演了著名的相声《如此照相》《鼻子的故事》等,“我还带着三岁的女儿一起来的。 ”1984年,在相声大师侯宝林带领下,全国著名相声演员来青岛表演,姜昆表演了《楼道曲》,登上《群众文化》的封面,拿了一个一等奖,“师胜杰就是那时候在青岛正式拜在侯宝林老师门下”。姜昆后来又陆续来过青岛,在记忆里,青岛留下了很多老人儿、老事儿,让人难忘。总结来青演出的感受,姜昆说:人山人海,地动山摇——来得人多,山东人的笑声豪爽,感觉像爆了屋子。
小剧场锻炼相声演员
“曲艺是百艺之母,孕育了戏剧、戏曲艺术,造就了中国的舞台艺术、推动中国文艺现代的繁荣。”姜昆说很多演员都会跟曲艺演员学习基本演出技巧,学习与观众面对面演出。虽然曲艺曾经沉寂,但如今全国的相声、曲艺小剧场“不能用雨后春笋形容了,而是蓬勃发展了。 ”他认为小剧场实际上就是新的形势下,体现曲艺特性一个锻炼的场所,首先演员演的场次多了,形成自己艺术成长的量变,量变又带来很多综艺节目、晚会的演出机会,小剧场相声演员从小众服务到大众服务,完成了质变。
研究会应该引导创作
“青岛除了曲艺社之外,又有了相声艺术研究会,非常可喜。”姜昆认为大家现在都觉得相声应该发展,但在发展过程中,需要引导,相声研究会就能起到引导作用,同时,研究会可以为相声界培养新人。
姜昆过去曾与青岛合作多次,而赵保乐等青岛走出去的演员也是曲艺基础雄厚。“这些年青岛曲艺有所沉寂,主要是挖掘的不够,各方的指导不够,希望大家对曲艺予以重视。 ”姜昆直言,曲艺跟流行的、时尚的娱乐比拼是势单力薄的,希望舆论导向给予支持,“多为我们曲艺艺术进行宣传,宣传过去曾经辉煌过的历史,培育新人。文化艺术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厚重。” 记者 贾小飞
|